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。为贯彻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《安徽省质量促进条例》,落实省党代会提出的“争创中国质量奖”目标,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,加强全面质量监管,全面提升质量水平,特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工作目标
到2025年,全区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,园区和企业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,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、满意度明显增强,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,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——质量效益明显提升。园区企业总数突破10万家,地区生产总值(GDP)达到2000亿元,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5%,产业标准化普及率稳步提升、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、质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、全民质量素养不断增强。
——质量水平显著提高。食品、药品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及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均保持在95%以上,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1万件,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5分,营商环境评价保持全市领先。
——质量基础更加扎实。制修订国际标准达20项,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分别达到800项、850项,取得资质的检测认证机构突破150家、中国驰名商标达15个,新获质量品牌荣誉50个以上,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正奖零突破。
二、工作任务
(一)提高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。以标准研制、计量校准、检测认证为核心,以商事服务、知识产权、特种设备等为延伸,加大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,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区行政服务中心、中国声谷、国家家电中心、科大先研院、中科创新院等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,为园区重点产业集群和主要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(牵头部门:市场监管局,配合部门:经济发展局、党政办)
(二)加强质量品牌建设。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,以争创中国质量奖、中国驰名商标、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为指引,设立科大硅谷质量奖,制定印发《合肥高新区科大硅谷质量奖管理办法》,培育遴选一批有意愿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,建立并持续完善重点培育库,形成国家省市区四级培育梯度,推动产业集群品牌建设,深化商标品牌示范作用,推进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升。(牵头部门:市场监管局,配合部门:各行业主管部门)
(三)提升技术标准话语权。以企业标准为切入点,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、国家、行业、地方或团体标准研制,支持扎实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,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。积极招引优质标准化服务机构,鼓励承接国家和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、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。深入实施“标准化+”行动,促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。(牵头部门:市场监管局,配合部门:经济发展局)
(四)加快检验检测能力集聚。进一步做大做强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,强化政策引导,支持行业技术交流,鼓励企业内部实验室开放共享、拆分独立发展。围绕新兴产业和企业需求,加大国内外龙头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招引,建设一批高水平检验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,加快打造上海微谱——中国检验检测城项目,补齐产业链短板。推动先进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研发,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,积极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。(牵头部门:市场监管局,配合部门:自贸局、经济发展局)
(五)突出企业质量品牌价值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,鼓励金融机构,特别是政策性担保公司,充分考虑企业质量管理水平、标准化水平,将企业自主品牌、注册商标专用权等,作为企业融资授信的重要参考依据,提高企业授信额度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质量品牌建设。(牵头部门:高新担保,配合部门:财政局、市场监管局)
(六)促进企业全面质量提升。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,促进质量管理创新变革,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、模式和方法。组织质量需求调研,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和专家,应需开展质量提升服务活动,为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提供精准帮扶。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,实现规模以上企业、高成长企业和上市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。(牵头部门:市场监管局,配合部门:经济发展局、科技局、上市办)
(七)创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。加强质量政策引导,加强创新技术研发,推动质量发展与区域优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融合,增强质量竞争新优势,实现整体质量提升,打造技术、质量、管理创新策源地,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和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。(牵头部门:市场监管局,配合部门:科技局)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强化组织保障。发挥合肥高新区质量发展委员会综合统筹协调作用,强化部门协同,加大对质量品牌工作突出单位的支持力度,促进产业、财政、金融、科技、贸易、环境、人才等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,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品牌建设。
(二)加强培训宣传。结合企业家大学等开展等各类质量品牌建设培训活动,积极承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专业质量活动。广泛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,大力宣扬质量标杆企业,充分发挥媒体宣传,提升质量政策知晓度、覆盖面。
(三)提升质量氛围。争创质量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抓手。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质量意识,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管理经验,提升管理水平,提高工作成效,确保质量提升各项任务落地落实。
(四)加大考核调度。明确工作措施及各部门责任分工,制定年度工作节点,并纳入管委会工作考核调度。各责任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和企业需求,创新具体举措,保障经费投入,精心组织实施,确保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取得实效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简称高新区)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,区域面积194平方公里,辖7个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小庙托管区,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安徽“科大硅谷”核心区和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核心区,在全国178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九年位居前十。2023年,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1.7亿元、增长5%。高新区秉持“发展高科技、实现产业化”的立区宗旨,探索出“科学-技术-创新-产业”的内生发展之路,2018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国家“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”建设序列,已形成了“中国声谷量子中心”园区品牌。高新区是原始创新策源地。拥有国家量子实验室、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,集聚新型研发机构26个、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8个。引育以中科院、清华大学、北理工等高校院所为背景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超110家,重点推进科大赋权试点项目落地,实现科大赋权试点项目80%、“鲲鹏计划”项目近90%落户。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258件,位居全国高新区前五。2024年6月,科大讯飞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,阳光电源、金星智控获二等奖。2020年8月21日,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安徽省创新馆时,合肥高新区参展企业248户,占比59%;园区参展成果971件,占全部展出成果的73%。高新区是新兴产业引领区。构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、光伏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体系,获批建设中国首家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基地“中国声谷”,集聚企业超1500家,被工信部认定为智能语音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;光伏产业规模近1000亿元,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400多家,科技服务业企业300多家。获批建设智能语音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、网络信息和安全等4个省级重大战新产业基地。量子信息获全国首批“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”,目前产业链企业60余家;空天信息产业企业近120家。高新区是创新创业示范区。聚集企业8.2万家,培育国家高企3008家、“四上企业”1100余家、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64家、境内外上市企业33家、独角兽企业5家、百亿以上企业12家。拥有国家级孵化载体32个,孵化面积600万平方米、在孵企业6000余家。建立了天使投资、创新贷、助保贷、股权投资、青创资金等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,聚集基金200余支、规模超2700亿元。自贸试验区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、37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。高新区是生态和谐宜居区。坐拥“一山两湖”自然资源,建设中西部首家“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”、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3.36平方米。集聚中嘉国际学校、中科大附中高新中学、离子医学中心、安医高新院区、安贞医院等高端教育医疗资源,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、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等开放平台,实施领航企业家培养工程,建立全国高新区首家企业家大学。全区从业人员55.2万人,本科以上近50%,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900余人、全市第一。合肥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、全国科技大会精神,以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,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,矢志创新驱动,优化营商环境,提升城市品位,夯实社会民生,奋力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。
园区动态 优惠政策关于印发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
2024-07-03招商高端局:合肥基层当起“产业链参谋”
2023-08-18印发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
2023-03-14合肥市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推进软件名城
2023-03-14合肥市印发支持“科大硅谷”建设若干政策
2023-02-01合肥市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计划
2022-10-14合肥市加快推进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
2022-07-07关于合肥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
2022-07-02合肥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
2022-07-02《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》
2022-06-15